
It’s a little bit like, watch somebody sell their used car and not wash it, you can spend $10 washing the car and get another @200 for the car.
拔河一天 - 這不是我第一天拔河, 亦不是我唯一的一天拔河, 又不是我要求這天參予的, 我又不能退出, 這樣吧, 總之就是"拔河一天", 就姑且稱這些日子為"拔河一天"好吧
Once you make a deal with someone, it’s very important to carry it through.
You start developing the wrong reputation, it makes it impossible to make future deals, once you shake hands, that should be it.
每當完成一件製成品, 看着他們滿足和高興的樣子, 我總珍而重之的把傑作欣賞一番, Thomas仔和Andy仔就會開始present他們的作品, 只欠一個power point, formal 的meeting room 和projector, 他們的表現專業極了! 小小眼睛閃爍着自信的光芒.
及後他倆會把傑作都放進書包帶回家. 很可惜, 有一天, 家長在接放學時對我說: “ 不要再讓他們帶這些 “垃圾紙” 回家了! 家裡堆得滿滿的.”
設身處地去想, 家長說這話當然可以理解, 現代家庭雜物也夠多了! 就算只計小孩本身, 現成的玩具與課本練習, 堆得滿屋都是; 小孩子不單無形地佔據了父母的整個心靈, 而且更有形地佔據家裡的大部份空間.
問題來了, 責任都到了我身上 – 我要親口告訴兩位小孩, 別把 “作品” 帶回家. 當然了, 把它們全放在補習社也是行不通, 那怎麼辦呢?
我決不能專橫地命令: “不准! 不准帶回家!” Andy仔必然無奈地覺得我高壓; 我亦不忍心告知其 “父母說這些是垃圾紙”, 純真的Thomas仔一定失望透了! 真是令人絞盡腦汁.
十來歲的時候, 有位年輕的消防員追求者, 一次, 他約會我在中環碼頭見面, 來的時候拿着六枝白玫瑰花, 清純, 高雅, 漂亮極了! 少女時代不免有點患得患失和多愁善感, 我歎: “花兒總會凋謝吧!” 語畢, 滅火英雄竟在我手中奪過白玫瑰, 一手把它們都扔到海中(當時未立例1500元定額罰款).
我被他的舉動嚇了一呆, 他說: “讓那成為回憶吧! 回憶就不會凋謝了!”
他的話真夠浪漫! 後來我沒有和這位仁兄發展, 甚至最後失去連絡, 但, 他這 “招” 很成功哦! 這段回憶還真的沒有“凋謝”呢!
想到這兒, 我便對年幼的Thomas仔說: “這些傑作, 讓它們都成為回憶吧! 放在您小小的腦袋, 帶到何處都可以.”
然後, 我會趁他們不在意時, 才把紙品都丟進廢紙箱去.
一天, Thomas仔竟天真地對媽媽說:
“媽咪, 我的回憶, 通通都在垃圾桶裏!”
=.=
昨晚與朋友P到文化中心欣賞香港管弦樂團的A Czech Hero and an Italian Journey. 演出精彩絕倫. 年青的捷克中提琴王子Alexander Besa美妙悠揚的奏樂緊扣住每個聽眾的心, 魚雷的掌聲響遍演奏廳的每個角落.
在中樂團當二胡手的我, 一直都有這種感覺: 樂團就像一個企業的縮影, 指揮是CEO, 身體力行標誌着企業文化, 帶領整個團隊闖過一個又一個關口; 萬千寵愛在一身的Alexander Besa就有如企業中的模範高層, 是team裏的模範及領袖(可能是一位很有台型的top-sales), 魅力非凡, 充當靈魂人物, 影響着眾人的士氣; 至於其他樂器的樂手, 是公司裏的其他員工, 每人緊守岡位, 緊密合作, 缺一不可, 一板一眼, 奏出和諧的樂章.
西樂團的節奏比較嚴謹, 相對起來, 中樂團的胡琴首席(通常是二胡或高胡)的發揮空間就較大, 因為中樂樂曲中, 總有
SME(中小企)面對的困難, 也和樂團差不多. 其中 “員工流動量大” 是一個亙古的問題. SME資源有限, 資金很多時也很緊拙, 公司沒有清晰的市場定位, 企業文化不一致, 員工很難有向心力. 就如同實力不夠雄厚的中/西樂團中的成員也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進團, 離團一樣.
曾經看過 鮑. 柏林罕的 “小, 是我故意的” (Small Giant), 書中介紹了不擴張也成功的14個故事和7種基因, 講出企業除了追求成長外別的選擇. 標榜 “有靈魂的小巨人”. 書中講到有些公司, 刻意控制自己的成長, 把時間和資源都用來建立企業的個性與品牌特色, 結果都非常成功, 經營者開心, 股東滿意, 員工向心力高, 而且廣受消費者愛戴呢!
鮑. 柏林罕提醒我們: 大不等於偉大, 偉大不等於大.
不論經營哪種生意, 我們都要不斷自我增值, 進而令公司增值, 而且要做到鮑. 柏林罕所說的 “有靈魂” 及 “偉大”. 實力增強了, 自然free to choose “大”, 或 “不大”.
創業就像藝術一樣, 是創業者的一種表達方式, 像在空白的紙上繒出美麗的圖畫, 又像用簡單的樂器奏出動聽的旋律, 創意無限, 變化萬千, 心思都盡情地在無邊無際的跑道上奔馳.
在澳州雪梨,有一對夫婦開了一間花店,生意興隆..人們奇怪:原因何在﹖ 原來這花店是專為客人送花給他們的仇人,包括前妻、前夫、上司、討厭的鄰居等...因此他們出售的花無論顏色和設計,也很特別的喔...
用黑色花紙包著十三枝死了的玫瑰花,加上一盒溶了的朱古力
Make me a channel of your peace: 使我作祢和平之子
Where there is hatred, let me bring you love 在憎恨之處播下愛
Where there is injury, your pardon lord 在傷痕之處播下寬恕
And where there's doubt, true faith in you 在懷疑之處播下信心
O Master, grant that I may never seek 哦主啊使我少為自己求
So much to be consolded as to console, 少求受安慰,但求安慰人
To be understood as to understand 少求被瞭解,但求瞭解人
To be loved as to love with all my soul 少求愛但求全心付出愛
Make me a channel of your peace: 使我作祢和平之子
Where there's despair in life let me bring hope;在絕望處播下希望
Where there is darkness, - only light, 在黑暗之處播下光明
And where there's sadness, ever joy. 在憂傷之處播下歡樂
Make me a channel of your peace.使我作祢和平之子
It is in pardoning that we are pardoned,在寬恕中我們便得赦免
In giving to all that we receive,在獻出時我們反有所得
And in dying that we're born to eternal life. 在死亡時便進入永生
假如某人說可借一百萬元給你,條件是五年後要還他二百萬元,你的抉擇會是如何?借還是不借?
你可拿一百萬去做資本,經營個小生意,或是買個特許經營權,又或者做些投資,五年內,且看你是否能做出個成績。
你可能會權衡風險,評估損益,有些人可能開始計算利率了﹗很好啊,這不是個數學問題,重點其實不在借不借,而是在有沒有「諗過」。
這個測試很有趣,相信大部份人連想也沒想就說:「怎可能呢?要多還一百萬?不要傻了。」「我無端要一百萬來做甚麼?」另外一些人卻開始想像,開始思考,甚至開始計算。
富爸爸教我們,別光說「我做不到」,而是要問自己「我怎樣才能做到?」。那是很刺激的一種思考模式。有人天生就是這樣思考,有人在後天培養出來。
「借力」、「拱捍」等概念,向來是做business的重要詞彚。那除了是工具和手段外,也是一門藝術。商業世界裡,要懂得善用OPT(other people’s time)和OPM(other people’s money)。有甚麼比buy time更好?
那麼現在,某人借一千萬給你,條件是十年後還他二千萬,你又會如何決定呢?
武俠小說世界中,情節通常是這樣的:一位武功蓋世的大俠,與對頭人/世仇的女兒或妹妹相戀,起初這段愛戀苦中帶甜,及後卻因以下原因,倆口子會被逼分開,或是慘變仇人:
1. 一個誤會導致至重重誤解,小事化大;(大多數這類情節令觀眾/讀者感到極之無奈和拍案喊不值)
2. 和世仇的仇恨因比武加深;
3. 師父勒令/亡師遺訓。
武俠劇裡,武功和愛情往往是對立的,要麼就爬上天下第一的位置或是成功報仇,要麼就和愛侶私奔隱居,結束苦戀。
現實世界卻不然,我自小學習跆拳道,十多年來,以未聽過相類似的事,師兄師姊拉埋天窗倒有不少。
人間 寶刀出鞘 一出手高低揭曉
情天 愛中有恨 真心跟假意難料
人海 可泣可笑 斬不開恩多怨少
情關 似非似是 想不出一式半招
刀劍若夢 恩怨似風 有沒有輕重
只要情濃 不要武功 愛恨兩難容
只怕熱淚 不怕刀鋒
手中有劍 眼前有你 偏偏都一一撲空
拳風 可收可放 比一比刀影劍光
情海 有風有浪 找不到真正堤岸
難關 可攻可退 揮一揮雙手去擋
情關 有心有力 想不到怎麼去闖
現實世界裡,「仇人」通常都和「金錢」有關而非和「武功」有關。「愛情」的對立很多時也被標為「麵包」,要金還是要心,你揀﹗
是不是古代人都只煩「武功」而沒有「金錢」的煩惱呢?
—應該不是。
是不是現代人都只煩「金錢」而沒有「武功」的煩惱呢?
—應該是。
那麼現代人是真的進步了啦﹗
每到星期六,我的心都會像有千斤鉛球墜着一樣。(其實鉛球是由星期五夜晚開始墜着我的)為甚麼呢?那是因為在整個星期中,週末是最忙碌的一天。
這天,我的時間表是這樣的:
早上七時到鮮花場落訂單,(逢星期六要準備和打點好下星期的貨,而且鮮花要親自挑選才放心),十時回到補習社教琴,直至下午三時,回花店開大慨兩小時的每周例會,然後就趕在六時到跆拳道班教拳,到八時才完成這一天的工作。
這樣呢,相對地,一到八時,我就有無限的輕鬆和快感。有如逛商場逛得很累了,坐到傢俬店的沙發上休息一樣,真的很爽。
自小我已慣了過比一般人忙碌的生活,而我亦樂此不疲。小學和中學階段,除了上學校,還學這啦,學那啦,琴棋詩畫還打功夫,樂在其中,從不喊累。我的求知欲異常強烈(而且有點好勝),對有興趣的事物常常都有「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感覺。
不知你是否同意,世上很多東西都是虛無的,不可強求的,但學了的,知道了的東西卻是你自己的,別人奪不走。自己有了力量呢,才有真正的自由,才能夠真正的逍遙自在。(你看那些武功蓋世的大俠通常都好潇的哦)
出來社會後,一直都堅持Work Life Balance。所以呢,把工作都調到星期六,其實是我故意的(就像讀U時盡量把所有tutorial調到同一天,企圖砌到多一天day-off~ ~)。認真工作,不免會有點壓力,但我享受那「由星期五晚鉛球襲擊—到星期六晚輕鬆自在」的心情波動,這種感覺很實在又帶有滿足感,像華麗又圓滿的韻律。
你是否一天到晚都在忙呢?又或是為著繁瑣的事而愁容呢?有沒有令自己逍遙的一些小秘訣呢?《莊子》裏的第一篇便是《逍遙遊》,真正的逍遙,在於體認自我,存在真我;所謂逍遙遊的境界,就是想在無限生的痛苦與現實的淒楚中,追求自己能夠超脫而出,擁有一個自由而快樂的境界。那是「心的逍遙」,不在客觀的事物。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誰又去在意天雨天晴呢﹗